|
2019年8月22-23日,“中国—俄罗斯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大学与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联合举办,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承办,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和上海大学高等研究院协办。来自中国与俄罗斯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参会。在开幕式上,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教授致辞,对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中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当前中俄两国合作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挖掘新机遇、新机制,旨在形成新思想、新共识,一定会为中俄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和人民福祉做出大学与智库应有的贡献,推动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
本次研讨会主题是“面向未来的中俄友好与合作”。与会专家围绕国际国内因素在提升中俄两国合作方面的动力和阻力、目前和未来提升中俄双边关系的领域和路径、中俄国家发展战略在区域和多边领域的对接与合作等三个议题开展深入研讨。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代表团团长米哈伊尔·科诺洛夫斯基认为,就新时代中俄友好合作而言,最重要的是巩固和发展经济合作,2018年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然而两国贸易和经济合作潜力尚未完全展现,未来双边贸易额将会继续增加。为此,两国要加强在法律方面以及地区之间的合作,这是两国经贸合作的关键和基础,特别是要加强在远东地区和伏尔加地区的合作。同时还要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两国人民之间更多的接触,有助于克服文化的差异。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永全表示,目前中俄两国在双边关系方面不断探索发展战略对接,在地区事务上密切配合,在全球事务上开展战略协作,为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纵观中俄关系70年的发展历程,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正确的大国相处之道。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形势下,新时代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两国关系的基础是扎实的和健康的,不仅适合当今世界和地区形势的发展,也适用于两国应对世界形势的变化。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指出,面向新时代,中俄两国应该加强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沟通和合作。就地区发展而言,两国致力于构建大欧亚伙伴关系,并且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更好地协调、实施、推进。这也是欧亚地区很多国家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近8年来中俄关系三次提质升级,当前的定位是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友好关系已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构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意味着两国要加强在全球和国际层面的合作,即在强化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在一些关键领域的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还意味着两国在经贸等双边领域要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使两国关系更具有战略性、互利性。值得一提的是,两国要发挥地缘优势,利用好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开展更加丰富的跨境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美国与加拿大研究所研究员阿列克谢·斯捷潘诺夫表示,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大国之间的竞争与不信任正在加剧,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实力显著增长,成为维护世界稳定的重要力量。中俄需要加强合作,确保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新认为,回顾中俄经贸关系70年,可以发现凡是两国政治关系好的时候,经贸关系也不错,经贸额提升的速度非常快,规模非常大,水平也很高。当前,中俄政治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这是前所未有的。未来以“一带一路”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为基础,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联系东盟和欧盟来构建亚欧经济伙伴关系,中俄贸易总额必然会大幅提高。 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70年的历史经验充分表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俄都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推动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需要充分发挥大学与智库对中俄友好合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近年来,上海大学主动对接国家对外开放及公共外交战略,开展国际治理、国别区域等相关问题研究,相关政策建议多次获得中央及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而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Russi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uncil)成立于2011年7月20日,是由俄罗斯政府打造的,政、产、学、研、媒体五方共同运作的智库交流合作平台。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既是俄罗斯政治思想创新的重要源泉,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承载体,是迄今为止俄罗斯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规模最大的、开放性的、非营利性的学术组织。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俄罗斯最高决策层,是俄罗斯政府制定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的可靠帮手,在俄罗斯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光明日报、中国社科网对本次会议予以报道 |
上一条:西班牙马拉加大学访问我校
下一条:英国剑桥市市长一行访问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