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汉语国际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及机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提供学术和资源支持的第三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学术研讨会于6月19日至20日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办,以汉语国际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新形式、新问题、新方案为主题,来自全国54所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对国际中文学科建设、新时代汉语传播面临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等都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裴雨来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国际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姚喜明教授代表上海大学主办方致欢迎辞。 本次会议邀请了吴应辉、孙宜学、吴勇毅、张艳莉、裴雨来等5位专家作主旨发言。吴应辉教授分析了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将对各高校专业学位点以及未来人才培养带来的重大影响,提出了关于国际中文人才培养方面的的几点思考。孙宜学教授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教育共同体的建设,以及体制与机制创新等进行了探讨,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面临的瓶颈和问题给出了建议。吴勇毅教授提出,华文教育与华侨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应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挥华文的价值,把华文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高潮。张艳莉教授从微观角度出发,介绍了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阶段,回顾了HSK的过去、现在发展状况,并基于HSK的发展变化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裴雨来教授从汉硕学生的培养视角出发,针对汉语学科属性和当前课程体系中的现实问题,探讨了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本届大会收到论文摘要近200篇。因为疫情原因,最终邀请约100位论文作者来参加会议。研讨会设置了4个分会场,组织了90场分会场报告,研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状况,涉及“学科建设与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孔院与文化传播”、“学生与教师发展”等课题。此外,今年的大会还增设微课建设暨微课大赛发展专题研讨会和青年学者学术分享专场。此次研讨会,内容精彩,成果丰硕。分会场参加报告交流的代表积极踊跃,会场学术气氛浓厚。报告人和参会代表之间交流充分、讨论深入,达到了学术沟通、共同促进的良好效果。 研讨会闭幕式上,崔希亮、吴中伟、叶军等教授分别对汉语国际教育建设与发展相关问题做了主旨报告;李劲松先生就当前面临的机遇做了报告。刘春光、缪俊、潘海峰等三位青年学者就国际学生的培养和人才发展等问题发表了演讲,裴雨来就微课建设暨微课大赛情况做了汇报。最后,上海大学国际部党委书记王丽娜代表主办方做了总结发言。至此,第三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