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在幽微与广大处探寻:国际中文教师的自我成长 ——国际教育学院好导师讲座顺利开讲

创建时间:  2022/11/28  戎艳   浏览次数:   

为了提升国际中文教师的素养,提升国际中文教师的使命与担当,11月24日,国际教育学院在宝山校区D223室举办“泮池研学——好导师开讲啦”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由国际教育学院教研中心副主任朱焱炜副教授主讲,同学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聆听。

此次讲座以“在幽微与广大处探寻:国际中文教师的自我成长”为主题,朱焱炜教授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地讲述了国际中文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规划问题。朱老师认为,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既要有看世界的勇气,又要有讲中国的底气。朱老师结合自身在国内外的教学科研经历,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立足中国,胸怀世界,研精覃思,深入浅出地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把职业与爱好紧密结合,在完成家国使命的同时实现个人发展。

在讲座之初,朱老师提到,这一次交流是一次双向的治愈,希望与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随后,朱老师用叶圣陶的“教育为人生”、康德的“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论语·为政》的“君子不器”之说、《易经·系辞》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来阐明她的教育理念:教育为人生、人生要成长、成长无极限。

朱老师强调,我们学习知识,要思考自身是为知识所累还是学有所用。自由选择是必要和痛苦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处的世界,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朱老师引经据典,通过张伯驹和木心的经历指出,对外汉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一时一地,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广阔的天地。如今,国际中文教师有更多的机会看世界。朱老师讲述自己几次出国,看到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貌和特色,但人类的情感都是相通的。走出去,可以打开一个国际中文教师的格局。如今我们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走出去,可以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

朱老师认为,国际中文教师不仅要走出去,也要记得回到“蚂蚁世界”,善于发现身边细小的美与值得研究的语言学问题。朱老师从庄子梦蝶,讲到芥子纳须弥,提醒我们要用心观察世界,把世界装进心里,这样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提升生命的维度。她启发我们注意窗外在风中沙沙作响的树、天边美丽的晚霞……讲她的学生暑假独自徒步长城,走了十多天,这也是用不同的视角在观察和感受世界。回到国际中文教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讲课的风格,教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世界。

知行合一,体认世界。转侧多姿,处处皆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尊重每一个个体,用心去沟通世界万物,就能够体会“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超拔和快乐。最后,朱老师用一首词作结,进一步强调了国际中文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希望大家为心之所向,勇敢前行!

此次讲座,不仅促进了研究生对国际中文教师这一职业的了解,帮助大家开阔视野、拓宽知识,为今后出国从教奠定基础,更有助于大家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汉教人的使命和担当。

上一条:上海大学莘远讲坛第三讲“如何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成功举办

下一条:上海大学2022年全英文授课专业(课程)建设项目中期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